爱国者

国产剧 内地2018

主演:张鲁一,佟丽娅,芦芳生,田雨,康磊,周密,杜冠儒,孟召重

导演:龚朝

  • 优优云1
  • 优优云2
  • BD
  •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 第43集
  • 第44集
  • 第45集
  • 第46集
  • 第47集
  • 第48集
  • 第49集
  • 第50集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本杰明(梅尔•吉布森MelGibson饰)是法国裔美国人,他曾参加过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的战争,身经百战。残酷的战争令他失去了心爱的妻子,他发誓要永远远离战争。所以当英国殖民者将战争烧到本杰明的家园时,他首先选择的不是奋起反抗,而是躲避。当他看到他的大儿子参加了当地组织的爱国者军队时,也没有跟着挺身而出。但是,当他的大儿子被敌军俘虏,小儿子挺身去救哥哥而被打死时,本杰明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这时才清楚意识到,只有反抗才能解救家园于水火。
《爱国者》是一部老片了,之所以最近忽然有兴趣又翻出来再看,是因为忽然很怀念梅尔吉普森了。每次当闺女向我兴奋地推荐现在他们同学们正热看热议的影视剧时,我总是耐着性子看也看不下去。我自认为自己还不老,更不是什么老顽固,也很希望和闺女共同看剧,学会欣赏她的欣赏和爱好,我认为这是和下一代沟通的很好的渠道。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我们欣赏不了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时,证明我们已经老了。然而我深表怀疑,我坚信:有些东西是历久弥坚的,否则还需要什么传承?哪里还有什么经典?翻出《爱国者》,我只是希望闺女能和我一起看一部画风根本不一样的电影。 一、《爱国者》真的是爱国者吗?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中国人,都会有一个错觉,觉得本杰明就是一个热爱祖国,保卫国家的斗士,所以,本杰明就是电影名称中提到的“爱国者”。然而,事情的原本并不是这样的,这要首先从故事发生的背景说起。 梅尔吉普森饰演的本杰明是法国裔美国人,他曾参加过法印战争,身经百战。残酷的战争令他失去了心爱的妻子,所以他发誓要永远远离战争。有的电影介绍里面把法印战争解释为法国和印第安人的战争,而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1754年至1763年间英国和法国在北美的一场战争。1756年,战争扩大至世界范围,成为七年战争的一部分,加拿大英语区和欧洲使用“七年战争北美战场”称呼此战。印地安人在这场战争中与法国结盟,攻打英国。1760年英国攻陷蒙特利尔,战事结束。1763年2月10日英法等参战国缔结《巴黎条约》,西班牙割让佛罗里达给英国,法国割让密西西比河以东法属路易斯安那给西班牙作为补偿。这场战争是法国在北美势力的转折点,并确认了英国在北美东半部的控制地位。 仔细了解那段历史,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我们中国人大脑中想像出来的“爱国战争”,而这里的爱国者,首先还没有自己的国家,只有自己的房屋、土地和亲人,宗主国在遥远的欧洲,如果非要说自己是哪国人,只能把欧洲的宗主国说成自己的国家。如果本就是在美洲的第二代第三代后裔,也许他们更认同自己就是美洲人,而当时的美洲只是欧洲国家争夺的殖民地,如果不愿承认自己是欧洲人,还可以说自己是北美洲上哪一个州的人。总之,那时还没有美国,“爱国者”指的是爱哪个国呢?十八世纪,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在北美大陆三雄鼎立。为了争夺土地以及各种经济利益,法国、英国和各自支持他们的印第安人暴发过多次战争,本杰明最初参加过的战争就是法印战争,是英国和法国以及支持法国的印第安人之间发生的战争,正是在那场战争中,本杰明失去了心爱的妻子,从此发誓远离战争,家人的安全成为了他最最至高无上的追求。然而法国失败后,英国巩固了在北美十三州的控制和权力,加强了各项财税的征收,渐渐地触动了北美十三洲本地人民的利益,那些原本追随过英国的美洲本地民兵们又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要和宗主国英国分家自立。因此,美国独立战争,更接近是一个脱离原宗主国军事威力范围的自治地区,与中央政权之间为经济利益分配的争夺爆发的一场内战。 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法国自始至终是最大的支持者,可以说,没有法国的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很难胜利,所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支持一个新生的脱离英国的美国符合当时的法国的利益,所以,法国选择和新生美国站在一起,那个曾经的美国象征的自由女神像也是法国赠送给美国的。由此可见,本杰明从一开始就明白,当时的美洲新大陆就是一个列强争雄的地方,跟着谁打仗都是被那些欧洲宗主国们当作棋子和炮灰而矣,所有的口号和发动战争的借口与理由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其实质都是欧洲大国们的利益争夺,换冕堂皇的理由掩盖不了他们嗜血的真面目。所以,本杰明一开始拒绝参加这场战争是因为他看够了这个大陆上以前发生的种种战争,不愿再糊里糊涂地打下去了,受伤害的都是自己的家人,而对自己真正重要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家人,其他的都不重要,都是炒作出来的,都是战争狂人的借口罢了。对于两百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许会觉得他太过固执,看不清未来和美国这个新国家即将诞生的曙光,然而,这缘于我们知道那段历史,如果把我们放在当时,经历和本杰明一样的经历的话,也许我们就会同情和理解本杰明的选择,甚至会随他而去。爱国,也许只是一个幻象罢了,因爱国的口号而去战斗,最后也许只是换了一个主子罢了,未来的还没有见到过的主子就一定比老主子好吗?不可预知。如果你是一个农场主,有自己的领地,有大片的农田,有温暖的房子,有可爱的儿子们,有帮你耕作的农奴,你还要什么?以爱国的口号去投入生死难测的战斗,得来的就一定比原先的好很多吗?对于一个欲望不是特别大,追求家庭生活的人来说,本杰明,真的没有什么好去战斗的,所以,他的选择是正常的。也许,本杰明做过坏的打算,即使战争烧到了身边,只要我不站在任何一方,你们打你们的,谁当最后的主子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要我的土地、家园和孩子们,让我交税我交税,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你死我活。然而剧情的发展,使他不得不选择了战斗,一切都缘于那个傲慢的英国军官。 所以,《爱国者》真的是因为爱国才去战斗的吗?我看更像一次被迫的选择站队。 后来,上网查了下,电影英文原名是《PATRIOT》,直译为爱国者,英文原意是“热爱家乡、热爱家人(famlily)的骑士”。家人,在中世纪欧洲,也不仅是父母子女,原意是“同一个屋顶下的人”,包括了仆从,属民,从属的骑士;简言之,就是一起在战乱中躲在城堡里求生的人。 这个词的来源,充分说明爱国者,首先是爱家者。 从这点来说,所谓的《爱国者》也许是我们翻译的问题。 二、国家是什么,为什么要爱国?“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关于国家的产生,有很多观点和理论,对于中国人来说,最熟悉的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产生的理论,即: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理论更多地只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认可,那么我们抛开意识形态和政治对立的理论旋涡,单就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来推测和演绎,国家的产生,也许可以描述的不那么空洞和抽象,而是更容易被人想像和感知的。 我们无法知道历史学家告知我们的原始社会的民风民貌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我们没有时间机器穿越到以前,然而,也许我们可以参考和观察动物世界,看它们的社会组织形态,同时,接合现当代远离国家政治中心的边远地区的人类社会形态去大概勾画出一个人类孩童时期的原始风貌,并窥探国家的形成过程。我们现在能想像出来的在国家还没有形成时的最早的人类组织形态,一定是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形态,就像我们看到的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里,比如老虎狮子往往都是以一个家庭为一个族群的,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家族和势力范围。而再弱些的动物,则往往会有较大的群体形态,比如牛、羊、鹿、马、狗等,然而它们会有领头,会有一个不像狮虎那样以暴力为前提存在的头领,大部分群体在头领的带领下进行迁徙、繁衍。而距离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比如猴群,历来是人类社会学家观察研究的重点,猴群往往有王,而且为了争夺王位会有斗争,只有猴王有交配权和食物的最先享用权。而这更接近人类社会的早期形态。 事实上,人类社会的早期一定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组织形态,即使现在的一些村庄的名称也能让我们看到那时的社会结构,比如赵庄、张村等等,一个村庄可能都是姓张的,或姓赵的,一个村里的人可能都是沾亲带故的,对于这个村庄来说,无需什么村长等现代基层政治存在,只需要这个村里有一个同姓族群里年龄最长的,辈份最高的,最德高望重的,自然就会成为这个自然村的秩序管理者。而反过来,这也是现在基层自然村里民主选举的难处,有些村里有几个大姓,显然哪个姓氏族群大,在村子里的势力就大,话语权就大,地位也就大,民主选举选来选去自然就是那个姓最大的家族的票多,其他人别说选不上,就算外面硬插进去安排进的,也根本领导不动,还得听那个姓最大的家族的话。近些年,中国很多地方因为种种原因进行了大村镇建设,这类似于城市化进程在农村的微缩版,当几个村子合并在一起之后,原有的家族力量格局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水泼不进的面貌便有了改观,各个力量的再平衡成为了契机,才使得基层的选举和民主议事有了可能。而这显然类似于原始社会的氏族家庭向部落过渡的过程,居住地域接近的、交往较多的,语言和沟通及情感相似的家族走到了一起,构成了部落,使得每个家族有了更强大的后盾,使得每一个家庭在面对野兽和外来部落威胁时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再往后发展,部落之间会因为水源、果树、粮食和居住地的争夺而发生战争,近期一篇新闻说,中国泉州某地两个村庄因为水源而祖祖辈辈进行了多年的争斗,两村两百多年互不通婚,直到最近,两个村庄才破毒誓通婚。可见,在争夺群体共同利益时,群体内部的每一个个体都会严格遵守某种约定好的价值目标,维护本群体的利益。而在原始社会,在还没有更大的力量能进行介入和调解时,部落之间的战争和兼并不可避免,而只要有战争就有兼并,在这样的过程中,部落会不断扩大,直到形成城池,城池之间再兼并慢慢地有了更辽阔的疆域,直到形成国家。说国家是暴力的产物必是确定无疑的,从国家的产生基础来说,国家是每个居住人的安全保障,同时又是对外战争的发动单位,如果没有战争和兼并,根本不可能产生“国家”这样大的组织单位,除非我们把一个狭小势力范围内的小家族也称作国家,所以,国家必定是战争的结果。 那么爱国有什么意义呢?从国家产生的基础来说,爱国就是为了爱护自己的居住地,爱护自己的家人,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安全稳定的生活,然而国家是个复杂的机器,从国家诞生的那天起,国家就不再像它的产生单元那样单纯,更不是简单的利益共同体,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不亚于对外的纷争。比如猴群中的猴王,猴王会在有外来猴群入侵时率领本族猴群战争,直到赶走外来猴群对自己栖息地的入侵,然而,猴王在本族内部所享有的绝对权威也不容其它猴子的挑战,同时猴王的特权也必然是建立在对其它猴子的压制之上的,所以,你可以说猴王是本猴群的组织和保护者,同时,它又是内部利益的独占者。当然,人性和兽性不能完全等同,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后,失去的是什么呢?小时候不懂这个故事的哲理含义,现在理解来看,就是失去了兽性,上升了人类思维。人类和动物不同,所以,人类才可能建立庞大疆域的国家和复杂的组织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群体力量很强大,然而人类的个体力量在动物界却很弱小,如果没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社会组织形态的产生,人类就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 事实上,中国的现代国家概念是在清末民初才渐渐发展产生的,在此之前,中国的国家概念是和君主紧密相连的,忠君和爱国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中国的国家就是君主的国家,是家天下,谁有能力谁当家,谁当家只是换个国号罢了,民间戏文里喜欢把国君说成朝廷就是指的这个意思,所以民间老百姓对国家的理解很现实,国家对我的影响和概念没有那么崇高和有意义,谁当朝廷都是那些大人物的事罢了,于我们小老百姓没有什么分别。所以,有言说清末八国联军入京时,老百姓趴在城墙上看热闹,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看哪个人又要当新朝廷了。有言评价说,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说的就是当时的国君和老百姓的心态。 那么欧洲为什么国家概念那么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欧洲面积不大,西欧的面积比中国面积小很多,挤了那么多国家,战争不断,国家就是在战争中产生的,所以,国家的概念和归属感也是在战争中建立和加强的,这种加强是全民的,不仅是君主和精英的。因此,中国的国家概念不强,老百姓的爱国意识不强,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统一太早,多少年来,只是各民族轮流坐庄,你方上罢我登场,皇帝轮流坐而矣,老百姓心中有朝廷概念,而无国家概念。所以,当近现代中国频繁遭受西方国家和日本入侵之后,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国民对中国这个国家的概念认识越来越深入和趋同了,大家都认识到了我们共属于一个国家。只有大家一起为这个国家战斗,才能恢复国土,求得平安。爱国意识也是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的。同理,建国后,新中国的外部环境一直并不安宁,面临东西两个大国的打压和威胁,冷战的压力、封锁的困难和各种敌视与污蔑反而促使中国的国家概念更强大,使这个国家更加团结,使爱国精神更深入人心。为什么改开后,霍元甲、陈真、霍东阁等香港电视剧会红遍全中国,其主打的爱国精神可以说是根本。还记得那句常听到的话吗?“中国人,再也不能一盘散沙了!” 因此,比较客观地现实是,中国虽然有几千年的文明,然而至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国家的概念在分分合合中并没有发展成现代国家概念,现代国家概念是生成于清末民初国破家亡之时,是日本入侵中国,即将亡国灭种之时,是别人叫你东亚病夫之时,加上中国近现代地理知识的引入,人们对世界和中国的地理概念有了更准确和清晰的认识之后,中国这个国家的概念才算渐渐完成。 因此,若问爱国有什么意义?很简单,只要这个地球上还有两个以上的国家,只要还有国家间的战争,国家存在的意义就存在,爱国的意义就存在。只到有一天,地球大同,人类大同,人类世界只有一个国家,人们之间没有了地域的歧视、理念上的分歧和敌对之时,国家和爱国这个概念才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时会怎样?也许国家内部的治理早已与现在不同,因为科技手段的提高和人们的素养和信息交流的更加便利,国家的管理机制以一种我们还想像不到的方式存在,至少可以确认,“爱国”就不会再像多个国家存在的地球那样有意义了,必将随之走向消亡,人们会更关注的是怎么“爱自己”。除非,星际战争又爆发了,作为地球人这个新的国家概念再次被提起和强调。 那么为什么现今已经有很多人在质疑爱国的意义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只要看看是哪些人最早提及的这个问题就知晓明白了。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大型的世界级的跨国企业的体量已经大到惊人的地步,经营发生问题会影响到很多国家的经济和全世界数十万人的生活,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对于国家和爱国的意义自然产生质疑。如今,有很多人已经有了多重国籍,有了作为“地球人”的自由和快乐,对这些人来说,国籍、绿卡、海关等等东西,都是阻碍他们自由地东西,国家有疆界、有边防、有海关都是对人类自由的约束,爱国更是对人自由的胁迫。那么自由是什么呢?其实自由不但指的是生理上的肉体上的自由,更有心灵和灵魂上的自由,当然,我们平时讨论的大多是前者。然而,自由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自由对不同的人来说也是有着不同的边界和定义的。对于有钱的人来说,当个体实力高于大多数人时,他便有了超出一般人的自由。即使战争,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也能做到来去自由、不损毫发的。比如,中东战事不断,叙利亚、伊拉克几乎每天都在死人,每周几乎都有爆炸,每月都有自杀式袭击,当我们为欧洲一些国家因遭到恐袭而义愤填膺拍岸而起的时候,别忘了在中东,每年数十人以上的伤亡数不胜数。中东战乱的同时,难民如潮,很多人拼死坐上黑船漂向心中的圣地欧洲,然而到了那里的都能得到心中想要的吗?恐怕不是,至少不都是。战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灾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满目疮痍!尸横遍野!那些无法逃离战争,并毁灭于战争的家庭一定对于安宁的生活有着无比的渴望。所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即是如此。然而,我们在看到那些战争中的人间残剧时,看不到的另一面却是,战争往往带来了货币的流动,这也是为什么《货币战争》能够被广泛接受和热销的原因。战争,必然带来资金向非战争区的逃逸。比如,在中东爆发战争之初,甚或之前,那些有钱的人早就收拾细软移居海外了,对他们来说,战争只是躺在沙发上喝着咖啡悠闲观看的电视新闻罢了。所谓的祖国,所谓的战事,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罢了。显然,不难通过对比看到,国家这个概念,对于不同实力的人来说,意义完全不同。因此,爱国这个概念和意义对于不同实力的人来说,更是不同。不说外国,就说中国,当年抗战时的中国不也是这样吗?甚至解放战争时的中国也是如此,那些国军将领和达官显贵们在战争前后纷纷移居香港、东南亚、欧美的大有人在,战争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国家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普通的人根本无法比拟。所以,什么阶层有什么样的利益,什么身份有什么样的追求。这在弱肉强食文化盛行的欧美更是如此,看看欧美拍的那些灾难题材电影,当惊天灾难来临时,能逃走的大多是富人,而被遗弃的往往是普通人,好在他们善于讲故事,把普通人团结起来战胜困难的故事也拍得那么动人心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爱国的往往是最普通的底层人,因为他们是最接这个国家地气的人,也是和这个国家瓜葛最多的人,也是命运受国运影响最大的人,他们也可以选择不爱国,但到了最后,都不得不选择做一个“爱国者”。就像本杰明。 三、演员气质和文化气质起初推荐闺女看这部《爱国者》,真的不指望她能有什么深刻的理解,只是希望她能去试着理解和欣赏另一种演员气质。对于男人来说,到底什么叫“帅”,这本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怕就怕,媒体只有一种关于帅的解释。 试看中国荧屏,真正的男人形象越来越少,我说的男人形象是指的男人性别特征更加明显的形象。比如小贝还是万人迷的时候,长发大分头,是万千少女的偶相,苦干年后,他剃了平头,我的希望是,还会有大量的女孩喜欢他。 电影,作为一个国家对外文化输出的主要手段,不知不觉中会影响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与认识。试看中国电影的男主角们,葛优、王宝强、徐峥太过喜剧性;小鲜肉们虽然赢取万众少女芳心,但形象都太过女性化;而形象男人些的,阳刚些的,很少很少,姜文算一个吧。 也许是因为影视剧越来越讨好女性观众的原因,所以小鲜肉越来越当红;也许是因为影视剧题材选择的问题,阳刚血性的男人故事太少导致影视剧鲜有猛男;也许是因为当前文化创作者们的心理趋向性的问题,使得我们鲜有男人题材作品问世。 以前,曾经看过中央十套的一期对中国近二十年电影作品的回顾节目,作品从头到尾梳理了一些二十年来曾经有一定票房和影响力的电影,试图借此把握中国二十年来的人民生活面貌和文化走向,我只能觉得好笑,那些所谓的影响力作品和所谓的大片,都是些什么呀?全是用钱烧出来的所谓大片,请一些所谓的大明星来,资金全砸在明星身上,制造出来的粉丝票房,还有一些假数据。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电影真的是在群众的口杯中创造出来的票房吗?哪个不是靠排片排出来的,我们群众有那么多的选择吗?不过,据说近些年好很多,希望都是真的。 我说这些,是因为觉得中国当前影幕中缺乏的阳刚形象,不都是民众的选择和喜好,更多的是媒体的宣传和引导。 其实,纵观世界各国影视演员的气质往往反映出了本国的文化气质。可以说,文化影响力往往和国力紧密相连的。 世界各国中能够引领潮流并为各国所仰慕的无疑是美国!美国从建国开始就充满着战天斗地的精神,一辈辈这种战自然、勇探索、爱冒险的精神不断传承,没有被丢弃,建国短短二百年就成就了世界老大哥的地位。国力的强盛,文化的自信,二战后垫定的地位,使得美国的文化始终充满着战斗气质、阳刚气质和工业气质,即使是女人,也是一副女汉子的形象。记得最近看过一次外国人的访谈节目,那个外国女人说学不会中国女人撒娇的样子,不会撒娇,可不是吗?他们的文化里就没有这种东西。欧洲各国的电影大多略显压抑,这缘于欧洲经过一战二战之后丢失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加上冷战时期巨大的战争压力等等造就了文化上的压抑和反思。英国相对好些,而欧洲内陆国家都偏阴暗压抑些,原因多多少少都和二战时的表现和影响力有关吧。而亚洲的电影,比如日韩,因为他们两个国家在二战中的表现使得他们的本国创作者们几乎无甚可表,所以,他们的战争电影就较少,尤其是近代战争电影更少,更无法作为本国的文化符号或文化影响力对外输出,因此,当战争这种最阳刚血性的东西被剔除出文化表现力时,男人的影响力就从文化影响力中示弱,女人的文化输出力量加强了,所以试看韩日的电影,文化整体偏阴性,偏柔性,阳刚的血性的东西少,鲜见英雄形象和猛男形象。台湾的文化仿效日韩,因为和日韩一样有美驻军,在文化表现和文化宣传上是日韩一样的路子,加上他们一样受到强大的冷战压力,所以,文化自信力不强。而香港,因为城市化进程早,较早地接触了英国的法理文化,都市文化形成的好。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底层人谋生聚积的地方,所以充满了生猛的市民气息,文化反而偏刚性些。再说印度电影,因为印度在冷战中先后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重视,加上印度百年的英国殖民地历史,使得印度精英们更加亲西方,和西方的沟通也更加顺畅,印度的精英在印度发展史中始终没有受到革命和伤害,所以,印度的电影文化是典型的精英文化,也很自信。而中国内地文化刚建国时,充满着战斗号角,所以是典型的阳刚文化,女人也充满着战斗力,而改开后,中美蜜月期,中国接受和翻译了大量优秀的欧美电影,以美国好莱坞居多,这也是典型的阳刚文化,充满着建设和战天斗地的气息,而九十年代后,以琼瑶阿姨为代表的台湾文化大举进入中国,你侬我侬的爱情故事,俊男倩女感情纠葛填补了中国建国以来太久的对阴柔文化的饥渴,人们见识到了另外一种你死我活的爱情故事,已深深着迷了二十多年,至今未熄。当年,很多人说邓丽君的歌是靡靡之音,现在想来,多是指的这种影响吧。而对中国,我的希望是,各种影响力都在,都有一定的受众群。中国的文化一直以开放多元著称,那就保持这种多元,且不可偏废,把久违的阳刚文化拾起来。香港文化也许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接合最好的,是个可参考借鉴的对象,最近,香港导演和演员纷纷来内地发展,尤其是导演的进入,让我们看到了香港导演的功力,尤其是他们善于讲故事,并且接地气的能力,比如《中国合伙人》,比如《人在囧途》,如果说这些电影反映了中国的时代脉搏和时代的变迁的话,我还觉得更可信些。 当下中国文化人有一个很危险的趋势,就是很多文化人并不是真的了解或愿意了解中国的时代真貌,他们喜欢停留在自己的想像里去表现世界。中国的文化里,有很多文化人的文化营养并没有从现实和生活中来,而是从读书中来,看过很多书,就去自己写故事,故事来自于借鉴和技巧,因为没有生活,没有对时代的真正认识,所以他们的文化阐诉往往是空洞的,要么只善于写古代故事,要么写玄幻故事,而对当下中国的时代脉搏不善把握。这也缘于中国文化人很多人还不善于学会把文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接合,把文学创作当作闭门造车的事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做阳春白雪,不愿接触下里巴人,不愿意附下身子接触烟火气,文学创作便成了这个样子。至于迎合西方人的爱好就更是如此了,如果现代中国人都是那样不堪,怎么会有现在的建设成就和科技实力?如果清朝的长鞭子中国人都是那样英明神武,哪里还有八国联军入华?此外,中国文化精英们在文革时期受到的打击,使得相当一些文化创作者们至今没有走出阴影,对中国普通底层人充满了不屑和怀疑,加上改开后,推开国门走出去,国内外巨大的经济差距使得一代文化人的自信受到空前的打击,他们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都有了极大的怀疑,甚至敌视和不屑,这也客观上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走向。 所以,中国的文化乱象是很多外力和内里原因引起的,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也许,只有时间才能改变这一切。希望八零后九零后能尽快上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中国的电影电视就会有明显的改观了吧。